经济学院

培养方案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培养方案 >正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修订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8 10:18

    

专业代码:020401     学科门类:经济学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银行和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各类外贸企业、跨国公司和政府机关等部门工作的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 系统地掌握贸易经济基本理论和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和科研训练,掌握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对国际经济贸易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研究的能力;

3.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国际市场的投资和运营技巧,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

4. 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了解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与法规;

5.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6. 有一定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7. 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主干学科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经济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商品学、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合同、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实务、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政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金融模拟实验、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国际贸易综合实验、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

七、教学计划安排

1. 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 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 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

4. 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四)

八、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九、毕业要求

课内教学总学时:2274 学时,综合实践周数: 30 周,总学分: 169.5 学分。

 

人才培养